店沒了, 該付的工資還是要付
導讀:近日,淮安經開區(qū)法院審結的一起勞動爭議案件入選2024年度全市勞動爭議典型案例。該案中,個體工商戶某攝影店經營者崔某拖欠員工工資,盡管已經注銷了店鋪執(zhí)照,仍被判決向員工李某支付拖欠的兩個月工資。
淮海晚報訊:近日,淮安經開區(qū)法院審結的一起勞動爭議案件入選2024年度全市勞動爭議典型案例。該案中,個體工商戶某攝影店經營者崔某拖欠員工工資,盡管已經注銷了店鋪執(zhí)照,仍被判決向員工李某支付拖欠的兩個月工資。
據悉,李某于2017年8月進入崔某經營的某攝影店工作,2023年10月離職。李某離職后,攝影店一直拖欠其當年9月、10月的工資未付。2024年3月,該攝影店辦理了注銷執(zhí)照手續(xù),試圖以此推脫支付工資的責任。同年5月,李某為追回被拖欠的工資,將攝影店經營者崔某訴至法院。
法院審理認為,個體工商戶屬于勞動法意義上的用人單位,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(guī)定,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。根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》第五十六條第一款規(guī)定,個體工商戶的債務,個人經營的,以個人財產承擔;家庭經營的,以家庭財產承擔;無法區(qū)分的,以家庭財產承擔。本案中,某攝影店雖已辦理注銷登記,但這僅意味著其喪失經營資質,不能免除經營者崔某應承擔的法律責任。
最終,法院依法判決崔某向李某支付被拖欠的工資。法官介紹,此案的典型意義在于明確了注銷執(zhí)照不能成為不誠信經營的“擋箭牌”,經營者試圖通過注銷執(zhí)照逃避用工責任的不誠信行為,在法律面前行不通。個體工商戶作為合法用工主體,應誠信經營、規(guī)范用工,自覺履行支付勞動報酬等法定義務,即便終止經營,也需妥善處理遺留的債務和責任。
■記者 吳海濤
最新信息:
聲明:淮安114網(mfabu.com.cn)所刊載的新聞資訊均來源于互聯(lián)網新聞網站,淮安114網不生產、不制造新聞,僅為淮安本地網民提供新聞索引服務。如有侵犯您的的權益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核實情況后立即刪除!